以下有大雷,還沒看電影的不要踩噢

"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a villain." -- Batman

曾對朋友說過,即使這部是大爛片,為了Heath Ledger也一定要去看。
(Heath~~~~~~~~~T^T)

續集同樣由《蝙蝠俠:開戰時刻》的導演Christopher Nolan所導。由於在那之前的《蝙蝠俠4:急凍人》實在是糟到讓人想哭(即使Batman是我的最愛George Clooney ),對於號稱全新的《開戰時刻》我實在興致缺缺(現在倒是很想去租DVD回來看)。會想看The Dark Knight完完全全因為Heath所飾演的Joker。

因為事先聽說了IMAX版本最佳,跟友人約時,決定大老遠衝去大直美麗華。只能說,太值得了!IMAX並非3D,而是其中幾段導演是用70mm膠捲拍攝的,影像更加細膩逼真,搭配IMAX圓弧狀八層樓高的超大螢幕,片頭一開始高樓俯瞰,鏡頭由遠拉近時,感覺身歷其境。

影片由一樁銀行搶案起始,戴著小丑面具的犯罪集團成員,分工合作極有效率地行搶,對象是Gotham City專為黑道洗錢的銀行之一。從五名搶匪之間的對話,似乎有個沒有出現的「第六人」,也就是幕後主使者,真正的Joker。隨著乾淨俐落的作案手法,我們也赫然發現,每完成一個環節,就會有一個搶匪被自己的同夥一槍爆頭。直到銀行主管(話說他可是Prison Break的要角呢XD)中槍倒地而贓款順利堆積在銀行大廳,僅剩的兩名搶匪其中之一突然問:「所以你奉命要負責殺掉我囉?」

站在倒地的銀行主管與其同夥之間的搶匪二號卻回答,噢不,我負責幹掉bus driver。搶匪一號正狐疑哪來的公車司機,一輛鮮黃公車破門而入,直接撞扁他。正當觀眾以為公車司機正是Joker時,他卻在下車幫忙搬錢後,遭搶匪二號爆頭!垂死的銀行主管朝搶匪二號嗆聲,搶匪二號湊近,拿掉小丑面具,原該露出的「真面目」,竟是化了妝的Joker!非常喜歡編劇這個設定,套句友人ju的話,非常Lacanian!(Lacan認為我們目見之Reality並非「真實」,「the imaginary」(想像態)才是「真實」。Joker拿掉面具之後,呈現出是仍然化了妝的Joker,不是「真面目」,因為化了妝的、想像態中的Joker,才是真正的Joker。)

個人並不認為Joker一開始就刻意想利用犯罪挑釁Batman。Joker是撲克牌的第53張,規則之外的。不按牌理出牌是他存在的本質,製造chaos、引出人性黑暗面和恐懼,才是他的興趣和目標。因此他和黑幫合作,雖然獅子大開口要總額一半為報酬,事成之後卻在一堆黑幫老大前,從堆積如山的鈔票上一躍而下,澆上汽油一把燒盡──反正他已得到想要的「報酬」。

與其說Joker刻意要挑釁Batman,不如說Batman這個手法充滿爭議性,但是本質上在Gotham City懲奸除惡的另類英雄,是Joker想要製造混亂的絆腳石。對於Jack Nickolson所飾演的第一代小丑,早已不復記憶。我只知道我最愛這個表情瘋狂、不按牌理出牌,而且比前代小丑帥多了(哈)的Joker。眼神看似狂亂,其實清明得很,冷眼旁觀並且享受自己製造出的混亂與恐懼。「Why so serious?」──Joker的口頭禪,矢志破壞象徵秩序(Symbolic Order),我卻在他瘋狂的妝容底下看見身為outcast的孤獨,孤軍奮戰去挑釁所有「真實」下的假象。

還是要嘆一聲,以Joker一角完全成功扭轉螢幕形象的Heath Ledger,因為用藥不當英才早逝T^T。好愛《騎士風雲錄》(A Knight's Tale)裡的William──當時剛從YA片轉型不久的Heath,演技還稍嫌青澀,長相也不是Christian Bale這種典型美男子,卻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存在(當然,本片中吊兒啷噹的Geoffrey Chaucer也很討喜XD,對於當時的服飾建築等考據都很精準)。

由於沒有看過前一集,對於Christian Bale所飾演的Batman/ Bruce Wayne,因童年創傷而選擇以暴制暴的方法在Gotham City懲奸除惡,初時不太能神入,所以覺得片名The Dark knight有點言過其實。本片對於Bruce Wayne的紈絝子弟形象只有稍微帶過──華麗的宴會、在重要會議上呼呼大睡、左擁右抱俄羅斯美女,都不是重點。我們看見散會後獨自留在會議室的Bruce與委任的CEO Lucius Fox討論著可疑的中國精算師、要求Fox為他設計新的蝙蝠裝與研發高科技輔助工具、清晨在豪華公寓的樓頂獨自縫補傷口。Wayne企業是標準的托辣斯,但是我們若以左派的觀點來解讀Bruce Wayne,只會流於膚淺──Batman不是這位富家少爺打發時間的娛樂。

Batman不是亦正亦邪,他的所作所為讓Gary Oldman所飾演的Gordon封他為「黑暗騎士」,他處於灰色地帶,但要的結果是Justice而不論過程中使用何種手段。他無法成為像是Harvey Dent那種陽光白馬王子型的英雄人物。他讓Gotham City市民又愛又懼,愛他打擊犯罪維護治安,懼他的面具和手段。因此當群眾恐懼被Joker撩撥到最高點時,市民完全忘記他的「功」,只記得他總是戴著面具(人總對未知的事物而感覺恐懼不安),只想要他出面解決更大的恐懼──來自Joker的威脅。

如果說Batman和Joker實際上詮釋了「善」與「惡」,那麼Gordon的做法則是很符合人性的──他有大批警力作後盾,也有需要求助於Batman的時候,遊走於善與惡的邊緣。

當然也不能忘記Gothan City的新任DA(忘記中文字幕把官銜翻譯成什麼了,原來是地方檢察官,感謝批踢踢movie版Milki版友說明)Harvey Dent,the White Knight。他一上任就矢志打擊犯罪,在Batman暗助下(雖然是透過Gordon牽線)一次起訴數百名黑幫份子,成了市民的偶像、Gotham City 的大英雄。當他面臨死亡威脅,選擇了英雄式的死法──在炸彈引爆之前舔食汽油。但別忘了他的另外一個外號──雙面人Dent。獲救之後,Rachel死亡令他心碎,因此拒絕接受手術,恢復被汽油燒傷的另外半邊臉。當Joker利用Rachel 死亡對Harvey的打擊,激發出他的黑暗面時,他開始不擇手段復仇。英俊倜儻的DA Harvey Dent消失了,他用被燒傷到面目全非的另外半邊臉示人。

當然,本片雖然脫離傳統老梗詮釋,但基本上還是英雄片。為了復仇連續殺害五個人的Harvey,墜樓死亡時是扭曲的黑暗面朝上。接下來的橋段也是我非常喜愛的安排,更加重「黑暗騎士」的說服力──Batman要求Gordon隱瞞Harvey由正轉邪的事實,伸手將Harvey的頭轉回「光明面」那側。Batman不想也不能曝光,但他知道市民需要一個英雄人物,寧可成全Harvey(die a hero),自己依舊藏身暗處 。

雖然他說了「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a villain」,我們卻都知道,唯一一個不會成為後者的人,正是Batman自己。

我比較不解的是,究竟Batman是猜出了Joker刻意給他相反答案,而已決心為了大我先救Harvey,讓Gordon率領的警隊去營救Rachel;還是他其實到了當場才發現答案相反,卻還是決定救人先?畢竟,他對著Gordon大吼出Joker給的線索,也回答Gordon他要去救Rachel;可是到了Joker聲稱Rachel被囚之處,驚詫呼喊「Why you?!」的人是Harvey,而非Batman自己,事後去探望Harvey時也對他道歉沒能及時為他的臉滅火。

很高興唯一主要的女性角色Rachel(Maggie Gyllenhaal飾演)不是花瓶,而是睿智、充滿正義感,明知自己死期迫在眉睫,卻還是願意親口說出自己抉擇並試圖以善意的謊言安撫愛人、誠實面對自己的女性。Alfred身為管家,對其主人Bruce Wayne卻總是站在超然立場,以英籍管家優雅的嘲諷但無私的忠誠與體貼,默默守護Bruce。當看完Rachel託他轉交給Bruce的信,發現Rachel的誠實會造成亦主亦子的Bruce造成二度傷害時,靜靜將信燒毀的場景,整個戳中我哭點。

身為導演的Christopher Nolan和編劇的弟弟Jonathan Nolan的合作,堪稱天衣無縫。除了三個主要角色,也刻劃出其他配角的深度──不贊成Bruce爭議性手段、有著自己道德判斷標準,由Morgan Freeman所飾演的CEO  Lucius  Fox、忠心耿耿但有話直說,會當面挖苦自己主人但是又體貼的管家Alfred(Michael Caine飾演)、充滿正義感、因為心知Bruce永遠無法不當Batman而選澤了Harvey的Rachel,在在強化了本片張力與深度。也因為這樣的處理方式,讓上回被影評評論不擅長動作場面的Christopher Nolan得以截長補短,成功顛覆了Batman = Action Movie給人的刻板印象。

我敢說這絕對是我心目中今年最棒的電影,即使我愛Sex and the City,即使我是Harry Potter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ydero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